文章目录▼CloseOpen
- 为什么XML+XSL是新手做动态页面的「懒人神器」
- 新手从零做XML+XSL动态页面的3步实操
- 第一步:写XML——把数据装成「结构化盒子」
- 第二步:写XSL——给数据穿「好看的衣服」
- 小夏的拿手菜谱
- 食材:
- 做法:
- 第三步:把XML和XSL连起来——让页面「自动读数据」
- XML+XSL生成的页面能在所有浏览器正常显示吗?
- 修改XSL文件后,页面需要重新刷新吗?
- XML里可以用中文当元素名吗?比如<菜名>代替?
- 能在XML里加音频、视频之类的多媒体内容吗?
- 如果XML里的数据很多(比如100篇菜谱),页面加载会很慢吗?
为什么XML+XSL是新手做动态页面的「懒人神器」
其实XML和XSL的组合,本质就是「把数据和样式分开」——XML负责装内容,像个「数据仓库」,只存你要展示的东西(比如菜谱的名字、做法、图片链接),不管这些内容要怎么排版;XSL负责「化妆」,把XML里的数据拿出来,按照你想要的样子变成HTML页面,比如把每个菜谱做成带图片的卡片,或者列表。
我举个朋友小夏的例子你就懂了:之前他的菜谱页面是纯HTML写的,每篇菜谱都是一个
,修改里面的内容;要把所有菜谱的字体从14px改成16px,得翻开10个HTML文件,每个都改一遍。后来用了XML+XSL,他的所有菜谱数据都存在一个recipes.xml
文件里,像这样:
番茄炒蛋
番茄2个(中等大小)
鸡蛋3个
糖1小勺
番茄顶部划十字,用开水烫1分钟,去皮切块
鸡蛋加少许盐打散,热锅冷油炒至半熟盛出
再加点油,放番茄块炒出沙,加少许水焖2分钟
倒入鸡蛋翻炒均匀,加少许糖调味即可
<!-
更多菜谱... >
然后用一个recipes.xsl
文件定义样式,比如匹配每个
就生成一个带边框的卡片,
变成标题,
变成食材列表。这样一来,加新菜只要在XML里加一个
块,页面自动多一个卡片;要改所有卡片的边框颜色,只需要改XSL里的一行CSS——是不是比改10个HTML文件爽多了?
我做过个对比表,你看了更直观:
场景
传统HTML
XML+XSL
添加1篇新菜谱
复制粘贴HTML代码,修改5处内容
在XML里加1个块,写4行数据
调整所有菜谱的字体大小
打开10个HTML文件,每个改里的font-size
改XSL文件里的1行CSS代码
备份所有菜谱数据
复制10个HTML文件,占200KB空间
复制1个XML文件,占20KB空间
而且对于新手来说,XML和XSL都不用学复杂的后端语言——XML就是「带层级的文本」,只要会写
标签就能上手;XSL就是「带模板的HTML」,把你熟悉的HTML结构套上XSL的循环和取值标签就行。我当初学的时候,一开始把XML元素写成了番茄炒蛋菜名>
,结果XSL死活匹配不到。后来查了W3School的XML规范(https://www.w3school.com.cn/xml/index.aspnofollow)才知道,XML元素名最好用英文小写,别用中文,比如
比
兼容性好——这小细节要是没注意,能卡你半小时。
新手从零做XML+XSL动态页面的3步实操
说了这么多,不如直接动手——我把小夏的菜谱页面流程拆成3步,你跟着做,1小时就能做出第一个动态页面。
第一步:写XML——把数据装成「结构化盒子」
XML的核心是「结构化」,简单说就是把你的数据分成「根-枝-叶」的层级:比如菜谱的根是
(所有菜谱的容器),每个枝是
(单篇菜谱),叶子是
、
这些具体内容。
新手不会错的模板:
开头加XML声明:
(告诉浏览器这是UTF-8编码的XML);
写一个根元素(比如
),所有内容都要包在根里,不能有多个根;
每个数据项用子元素包起来,比如每个菜谱是
,里面放
(菜名)、
(图片链接,用src
属性)、
(食材列表,里面再包
)、
(步骤列表,里面包
)。
比如小夏的XML文件(recipes.xml
):
番茄炒蛋
番茄2个(红透的,别用青番茄)
鸡蛋3个(常温的,打散更均匀)
细砂糖1小勺(提鲜,中和番茄的酸)
盐少许(鸡蛋本身有咸味,别放多)
番茄顶部划十字,用开水烫1分钟,剥掉皮切成1cm小块(去皮更细腻)
鸡蛋打入碗里,加1勺温水、少许盐,顺时针打散(加温水炒出来更嫩)
热锅冷油(油比平时多一点),倒入蛋液,炒至半熟立即盛出(别炒老)
用锅里剩下的油,倒入番茄块,中小火炒5分钟,炒出沙(用铲子压一压番茄)
倒入炒好的鸡蛋,加1小勺糖,翻炒均匀,再炒1分钟出锅
<!-
可以加更多块 >
这里要注意:
所有元素都要闭合,比如
要写成
或者
,不能漏;
属性值要用双引号,比如src="https://www.mayiym.com/tomato-egg.jpg"
,别用单引号;
数据要准确,比如
里写清楚「常温的鸡蛋」「红透的番茄」——这些细节会让你生成的页面更实用。
我当初帮小夏写的时候,他一开始把食材写成了番茄2个,鸡蛋3个
,没有拆成
。结果XSL里没法把食材做成列表,只能显示成一段文字,看起来很乱。后来我让他拆成每个食材一个
,这样XSL里用
循环就能生成整齐的
列表——这就是「结构化」的威力。
第二步:写XSL——给数据穿「好看的衣服」
XSL的作用是「把XML数据转换成HTML页面」,核心是「模板匹配」:你告诉XSL“遇到
就生成一个div卡片,遇到
就生成h3标题”,它就会照着做。
我给你个新手能直接用的XSL模板(recipes.xsl
):
<!-
匹配XML的根节点(/就是根) >
小夏的菜谱
.recipe-card { border: 1px solid #eee; border-radius: 8px; padding: 16px; margin: 16px 0; box-shadow: 0 2px 4px rgba(0,0,0,0.1); }
.recipe-card img { width: 100%; height: 200px; object-fit: cover; border-radius: 4px; }
.recipe-card h3 { font-size: 18px; margin: 10px 0; }
.recipe-card .ingredients { margin: 10px 0; padding-left: 20px; }
.recipe-card .steps { margin: 10px 0; padding-left: 20px; }
小夏的拿手菜谱
<!-
循环所有元素 >
<!-
显示图片:取的src和alt属性 >

<!-
显示菜名:取的内容 >
<!-
显示食材列表:循环 >
食材:
-
<!-
显示步骤列表:循环 >
做法:
-
这里的关键XSL标签:
:取XML元素的内容,比如select="name"
就是取
里的文字;
:循环XML元素,比如select="recipes/recipe"
就是循环所有
;
:给HTML元素加属性,比如给
加src
,就得用这个标签取
的src
属性。
我当初写XSL的时候,一开始不会加
的src
属性,直接写<img src="">
,结果浏览器显示成了纯文本。后来查了XSL语法才知道,XSL里不能直接在属性里写
,得用
——这又是个新手坑,记下来省得你绕路。
第三步:把XML和XSL连起来——让页面「自动读数据」
最后一步超简单:给XML文件加一句「样式表引用」,告诉浏览器用哪个XSL文件来转换它。
打开你的XML文件(recipes.xml
),在
下面加一行:
这样一来,当你用浏览器打开recipes.xml
时,浏览器会自动用recipes.xsl
把XML转换成HTML页面——你可以试试:把recipes.xml
和recipes.xsl
放在同一个文件夹里,用Chrome打开XML文件,就能看到和小夏一样的菜谱卡片页面了!
要是你想让页面更灵活(比如在HTML页面里加载XML数据),可以用JavaScript,但新手先把基础流程走通——毕竟先完成再完美。我再提醒个小细节:XML和XSL文件的编码要一致,比如都用UTF-8,不然会乱码。我当初帮小夏做的时候,XML是UTF-8,XSL是GBK,结果页面显示成一堆问号,后来把两个文件都改成UTF-8才解决。
你要是按这3步做了,不管成没成,都可以在评论区告诉我——我当初第一次做的时候,折腾了2小时才显示出来,就因为XML少写了一个
闭合标签,你说不定比我快!
其实现在大部分常用的浏览器,比如Chrome、Firefox或者Edge,都能正常显示XML+XSL生成的页面——毕竟这俩技术出来挺久了,现代浏览器早把兼容性做明白了。我之前帮邻居家孩子做他的动漫角色列表页面,用Chrome打开直接就是整整齐齐的卡片,Firefox里看也没差,甚至手机上的Edge浏览器打开都没问题,基本覆盖了九成以上的用户场景。
但要是碰到特别老的浏览器,比如IE8甚至更老的版本,就容易出幺蛾子——要么页面显示得乱七八糟,要么干脆把XML的标签直接露出来,变成一堆带尖括号的文字。新手刚开始学的时候真不用纠结这个,先把Chrome或者Firefox当主力测试工具就行,等你把基础流程摸熟了,真要兼容老浏览器再说。到时候可以试试用PHP在服务器端先把XML和XSL转成普通的HTML文件,再发给浏览器——不过这就得学点儿后端的东西了,慢慢来,先把眼前的事儿做好。
XML+XSL生成的页面能在所有浏览器正常显示吗?
大部分现代浏览器(比如Chrome、Firefox、Edge)都支持XML+XSL的转换,但一些老版本浏览器(比如IE8及以下)可能会有兼容性问题。新手做页面时, 用Chrome或Firefox测试,基本不会出问题。如果要兼容更老的浏览器,可以考虑用服务器端转换(比如PHP把XML+XSL转成HTML再输出),但新手先把基础流程走通就行。
修改XSL文件后,页面需要重新刷新吗?
要的!因为浏览器是实时用XSL转换XML的——你修改XSL后,只要保存文件,再刷新XML的浏览器页面,就能看到新的样式效果。比如你把菜谱卡片的边框颜色从灰色改成红色,改完XSL保存,刷新XML页面,立刻就能看到变化,不用重新上传或改其他文件。
XML里可以用中文当元素名吗?比如代替?
虽然XML语法允许用中文当元素名,但实际用的时候,很多浏览器或工具对中文元素的兼容性不好,容易出现“XSL匹配不到元素”“页面显示乱码”的问题。新手稳妥起见,还是用英文小写的元素名(比如、),简单又不容易踩坑。如果实在想标中文,可以在元素里加注释(比如<!-
这是菜名 >),不影响功能。
能在XML里加音频、视频之类的多媒体内容吗?
当然可以!XML只是存数据,不管你存的是图片、音频还是视频。比如要加一个菜谱的讲解音频,你可以在XML的里加一个,然后在XSL里用取这个src属性,生成HTML的标签(比如)。原理和加图片一样,只是把图片链接换成音频/视频链接就行。
如果XML里的数据很多(比如100篇菜谱),页面加载会很慢吗?
XML是纯文本文件,只要数据结构合理,加载速度其实很快——100篇菜谱的XML文件大概只有几KB到几十KB,比一张高清图片还小。如果数据真的特别大(比如上千篇),可以考虑把XML分成多个文件(比如按月份分),或者用JavaScript按需加载(比如先显示前20篇,点击“加载更多”再读后面的XML),但新手先不用考虑这么复杂,先把小数据量的页面做好再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