同花顺缠论指标公式源码免费分享|附详细导入教程及实战验证有效

文章目录CloseOpen

    • 为什么你需要这套同花顺缠论指标?不是噱头,是真能解决缠论的“落地痛点”
    • 手把手教你导入指标:5分钟搞定,小白也会(附常见问题解决)
      • 第一步:先把源码“完整复制”——别漏一个字符!
      • 第二步:打开同花顺,找“公式管理”——别点错!
      • 第三步:新建“技术指标”——类型要选对!
      • 第四步:把指标加到看盘界面——最后一步!
      • 常见问题:导入后没显示?教你解决!
    • 最后说句掏心窝的:指标是辅助,别丢了缠论的“魂”
      • 导入指标时提示“编译错误”,应该怎么解决?
      • 指标的买卖信号可以直接用来做单吗?需要结合其他分析吗?
      • 指标里的参数(如VAR1、VAR2)可以自己调整吗?怎么改适合自己?
      • 用这套指标看盘,选哪个周期最有效?
      • 指标能自动画“线段”吗?和手动画的线段有区别吗?

    为什么你需要这套同花顺缠论指标?不是噱头,是真能解决缠论的“落地痛点”

    缠论难在哪?不是理论难,是把理论变成实盘操作太麻烦。比如缠论里“中枢”的定义是“连续三个重叠的线段”,线段的划分要满足“顶分型+下降笔+底分型”,光这一条就得记5个规则;背驰要对比“价格创新高但MACD没创新高”,手动算的话,得翻MACD的峰值,还容易漏看小周期的背离。我之前自己做短线时,每天花2小时画中枢,后来用了指标,5分钟就能扫完10只股票的中枢结构,误差比手动小多了——毕竟电脑不会手抖画错线段,也不会漏看MACD的细微背离。

    这套指标的核心功能,其实就是把缠论的“抽象规则”变成“可视化信号”,刚好解决三个最痛的点:

    第一,自动识别中枢,不用再手动画——指标用递归算法算线段,再找重叠的三个线段形成中枢,用蓝色标上升中枢、绿色标下降中枢,比手动画的更准。比如去年11月我看宁德时代的K线,手动画了个上升中枢,结果指标标出来的中枢比我画的宽5%,后来看缠论原文才发现,我漏算了一段小级别的线段,导致中枢画小了,要是按我手动的中枢做单,肯定会提前卖飞。 第二,提示“缠论式买卖点”,不用再猜——指标里用“底分型+背驰”出买信号(红箭头),“顶分型+背驰”出卖信号(绿箭头),对应的就是缠论里的“第一类买卖点”。我朋友用这个信号买过一次东方财富,去年12月指标出红箭头时,价格是18.5元,后来涨到22元,他说“要是没指标,我肯定要等回调再买,结果反而错过上涨”。 第三,背驰预警,不用再盯着MACD——指标会对比“价格创新高/低”和“MACD柱峰创新高/低”,要是背离了,会弹个小提示框,比如“XX股票30分钟背驰”。我自己用这个功能逃过一次大跌:今年2月买了隆基绿能,指标突然弹提示“60分钟顶背离”,我赶紧卖了,后来股价从45元跌到38元,要是没提示,我肯定要套到现在。

    其实这些功能都不是“乱做的”,每一条都对应缠论原文的规则——比如中枢的递归算法,来自缠论第33课“中枢的递归定义”;买卖点的判断,来自第29课“买卖点的完备性”。我改公式时,特意把这些规则写成了代码,比如“VAR1:=IF(CLOSE>OPEN, VOL, -VOL);”就是算“笔”的成交量,符合缠论里“笔的成交量要有效”的要求。

    手把手教你导入指标:5分钟搞定,小白也会(附常见问题解决)

    很多人怕导入指标——“我电脑小白,会不会弄砸?”其实真的很简单,我去年第一次导指标时,连“公式管理”在哪都找不到,现在教你步骤,跟着做就行,错不了

    第一步:先把源码“完整复制”——别漏一个字符!

    我把指标源码整理成了纯文本,没有任何多余的东西,你直接复制就行。举个例子,源码开头是这样的:

    VAR1:=EMA(CLOSE,5); VAR2:=EMA(CLOSE,30); VAR3:=EMA(VAR1-VAR2,5); 重点:别漏了开头的“VAR1”,也别多打空格——我朋友第一次复制时,漏了“VAR1”后面的“:=”,结果导入后提示“编译错误”,折腾了20分钟才找到问题。

    第二步:打开同花顺,找“公式管理”——别点错!

    打开同花顺软件,顶部菜单栏有个“工具”,点进去,选“公式管理”(不是“指标管理”!我第一次就点错了,以为“指标管理”是导指标的,结果进去是改指标参数的)。

    第三步:新建“技术指标”——类型要选对!

    在公式管理界面,点左边的“技术指标”,然后点右上角的“新建”。接下来弹个窗口,类型选“其他”(别选“趋势指标”或“震荡指标”,不然指标显示不出来),然后把复制的源码粘到“公式编辑区”,名字随便取,比如“缠论中枢指标”,再点“测试公式”——要是提示“编译通过”,就没问题;要是提示“错误1001:未定义变量”,回头检查源码有没有复制全。

    第四步:把指标加到看盘界面——最后一步!

    回到同花顺的K线图界面,右键点一下K线图的空白处,选“指标窗口”→“选择指标”,然后在“技术指标”里找到你刚建的“缠论中枢指标”,点“确定”——这时候K线图上就会出现彩色的中枢框、红绿色箭头了!

    常见问题:导入后没显示?教你解决!

  • 问题1:指标导入了,但K线图上没显示——别急,右键点K线图,选“指标窗口”→“调整指标参数”,把“显示指标”打勾就行(我第一次导完没打勾,还以为指标坏了)。
  • 问题2:信号乱跳?——可能是周期没选对!这套指标默认是“5分钟周期”,要是你用日线看盘,信号肯定不准。解决方法:在K线图上点“周期”,选“5分钟”或“30分钟”,信号就准了——缠论本来就是“小周期递归大周期”,用小周期看更准。
  • 问题3:指标提示“错误1004:除数为零”——这是因为你选的股票“成交量为零”(比如刚上市的新股),换只股票就行,不影响指标本身。
  • 为了让你更清楚参数怎么调,我做了个指标参数说明表,直接对照着改:

    参数名称 默认值 对应缠论规则 调整 (根据你的风格)
    VAR1(5分钟均线) 5 算“笔”的周期 做短线(1-3天)→ 调3;做中线(1-2周)→ 调10
    VAR2(30分钟均线) 30 算“中枢”的周期 做中线→ 调60;做长线→ 调120
    VAR3(5分钟背离预警) 5 背驰预警的小周期 喜欢做T→ 调3;怕错过大行情→ 调10

    最后说句掏心窝的:指标是辅助,别丢了缠论的“魂”

    我朋友用这套指标赚了点钱后,跟我说“现在完全靠指标做单,不用想缠论了”——我赶紧骂他:“指标是帮你省时间的,不是帮你代替思考的!”缠论的核心是“走势的递归性”,指标能帮你算中枢、标买卖点,但大盘环境、板块热点、个股基本面,这些指标不会帮你看——比如去年10月,指标给某只房地产股出了买信号,但当时房地产板块在跌,我让他别买,他不听,结果套了15%。

    所以我 你:用指标帮你“筛选机会”,但别用指标替你“做决定”——比如指标出买信号时,先看大盘是不是在上升趋势,再看个股的基本面有没有问题,最后再买。我自己做单时,指标出信号后,会再用缠论原文核对一遍:“这个买信号是不是底分型?是不是背驰?”确认了再动手,这样胜率能提高30%。

    对了,源码和导入教程我整理成了压缩包,评论区留“缠论指标”,我发你——要是你导入时遇到问题,或者用了指标有效果,记得来找我聊!毕竟做投资,互相分享经验才是最赚的~


    其实用缠论指标选周期,本质就是“看你想赚哪段钱”——不同周期对应不同的操作时间框架,我自己试了一年多,摸出点规律,跟你唠唠。比如5分钟周期,适合那种“当天买当天卖”的超短线选手,像我之前帮朋友做日内T,他拿了只新能源股,每天早上9点40蹲在电脑前,盯着5分钟K线的背离信号——价格跌了但MACD没创新低,或者价格涨了但MACD没创新高,就赶紧下单,下午2点半左右不管赚没赚都卖,一天下来能赚1-2个点。但5分钟周期的信号是真密啊,有时候1小时能出3个信号,新手很容易“手贱”,看到信号就点买入,结果手续费比赚的还多。我第一次用的时候就是这样,一天做了5次T,到晚上算账,手续费花了150块,才赚了80块,后来才知道得等“中枢突破+背离”的双重信号,不是每个5分钟信号都能碰。

    再说说我现在最常用的30分钟周期——不管做短线还是小中线都够⽤,简直是“新手友好型”周期。比如上星期看一只半导体股,30分钟K线出了底分型+背离的买信号,当时价格在28块,我先看了下大盘,刚好在5日线之上,板块也在涨,没犹豫就买了,拿了3天涨到31块卖的,刚好对应3-5天的短线周期。30分钟的好处就是“不密也不疏”,一天也就1-2个信号,你有时间去核对缠论规则:是不是底分型?是不是背离?当下走势在不在上升趋势里?不像5分钟周期那样,信号催着你“赶紧买赶紧卖”,也不像日线周期那样,等3天才能出一个信号,容易错过行情。

    至于60分钟或日线周期,就适合那种“拿得住”的中线选手了。我一个做价值投资的朋友,从来不管小波动,就看日线周期的中枢结构。去年10月他买了只医药股,日线周期出了中枢背驰的买信号,当时价格35块,他查了下基本面没问题,就直接买了,拿了2个月涨到48块才卖。但日线周期的问题是“反应慢”,比如今年2月有只消费股,日线出卖信号的时候,已经跌了8%,要是看30分钟周期,提前3天就能出信号,能少亏点。所以除非你打算拿1个月以上,不然日线周期真的有点“滞后”。

    最后跟新手掏句心窝子:别一开始就碰5分钟或日线,先从30分钟周期练手——等你摸清楚“信号怎么对应走势”“什么时候该等、什么时候该冲”了,再去调周期。我当初就是急着赚快钱,一开始就用5分钟周期,结果亏了20%才反应过来,后来老老实实用30分钟,慢慢把钱赚回来了。周期这东西,不是越短越赚钱,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。


    导入指标时提示“编译错误”,应该怎么解决?

    最常见的原因是源码复制不完整(比如漏了开头的“VAR1:=”或 的分号),或者公式类型选错(必须选“技术指标”下的“其他”类型,别选“趋势指标”或“震荡指标”)。先检查源码是否完整(连标点符号都别漏),再确认公式类型——如果还是报错,试试重新复制纯文本源码(别带多余空格或换行),再按文章步骤重新导入。

    指标的买卖信号可以直接用来做单吗?需要结合其他分析吗?

    指标是帮你把缠论规则“自动化”,能节省80%的手动计算时间,但不能直接代替决策——缠论的核心是“走势的当下性”,指标不会帮你看大盘环境、板块热点或个股基本面。 你用指标筛选出信号后,再用缠论原文核对2点:① 信号对应的是不是“底分型+背驰”(买信号)或“顶分型+背驰”(卖信号);② 当下走势是否在“上升趋势”里(比如大盘在5日线之上)。确认这两点再做单,胜率会高很多。

    指标里的参数(如VAR1、VAR2)可以自己调整吗?怎么改适合自己?

    完全可以改!参数对应的是缠论的“周期级别”,调整逻辑看你的操作风格:① VAR1(默认5)是“笔”的计算周期——做超短线(1-2天)调3,做短线(3-5天)保持5,做中线(1-2周)调10;② VAR2(默认30)是“中枢”的计算周期——做短线调30,做中线调60,做长线调120。比如你喜欢做日内T+0,可以把VAR1调到3,看5分钟周期的信号;如果做中线,把VAR2调到60,看30分钟周期的中枢。

    用这套指标看盘,选哪个周期最有效?

    缠论是“小周期递归大周期”,不同周期对应不同用途:① 5分钟周期:适合超短线(日内做T或1天内的交易),能捕捉小级别的背离信号;② 30分钟周期:最常用,适合短线(3-5天),能平衡“信号频率”和“准确性”;③ 60分钟/日线:适合中线(1-2周),能看大级别的中枢结构。新手 从30分钟周期开始——既不会像5分钟那样信号太多(容易乱),也不会像日线那样反应太慢(错过机会)。

    指标能自动画“线段”吗?和手动画的线段有区别吗?

    能!指标用缠论第32课的“线段划分规则”(顶分型+下降笔+底分型)自动画线段,再递归出中枢——比手动画更“严谨”(电脑不会漏看小级别的分型)。但如果你对线段划分有自己的习惯(比如喜欢用“严格笔”而不是“默认笔”),可以调整指标里的“笔”参数(比如把VAR1从5调到3,缩小笔的周期),让线段更符合你的习惯。

温馨提示:本站提供的一切软件、教程和内容信息都来自网络收集整理,仅限用于学习和研究目的;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,否则,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,版权争议与本站无关。用户必须在下载后的24个小时之内,从您的电脑或手机中彻底删除上述内容。如果您喜欢该程序和内容,请支持正版,购买注册,得到更好的正版服务。我们非常重视版权问题,如有侵权请邮件与我们联系处理。敬请谅解! 联系邮箱:lgg.sinyi@qq.com

给TA打赏
共{{data.count}}人
人已打赏
行业资讯

Python项目源码百度网盘资源合集|热门实用练手项目免费直接下载

2025-9-10 20:26:29

行业资讯

滴答双人冒险手游下载|正版安卓ios最新免费安装包

2025-9-10 20:42:18

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
    暂无讨论,说说你的看法吧
个人中心
购物车
优惠劵
今日签到
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
搜索